发布者:永发保险柜
征信为每个人建立的“信用档案”--个人信用报告,是人们的“经济身份证”,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、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,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“201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”调查结果显示,45%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征信对个人生活影响很大,理由是贷款要看征信;40%的受访者认为影响不大,因为没有贷款需求;15%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。
原本情况确实正如受访者给出的理由那样,个人征信主要集中在信贷系统,对个人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信贷业务方面。不过,自2015年民营征信“开闸”后,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,个人征信数据的采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,个人越来越多的线上生活痕迹被记录了下来。
以目前较为普及的芝麻信用为例。现在,打开支付宝,只要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分值,人们便可以轻轻松松享受免押金借车、借伞、借充电宝、订酒店等便利服务,并且还能在分期付款、现金借贷,甚至在部分国家的签证申请上起到积极作用。而构成芝麻信用分的成分也不再只是简单的信贷信息,它包括了用户信用历史、行为偏好、履约能力、身份特质、人脉关系等五个维度,涵盖了网购、转账、理财、水电煤缴费、租房信息等各种线上线下信息数据。
更重要的是,当信用出现时,市场规则也随之发生了改变。用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的话说就是,以前是东西和钱的交换,现在则变成了东西和信用的交换。
信用经济登场成为必然。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爆发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。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及艾瑞咨询计算,2014年到2017年,短短4年,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.1亿,复合增长率达到317%。
规模扩大的同时,其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以前信用消费类产品都是银行根据客户提供的房产证明、用途证明等材料发放,而现在不只是中信、华夏等股份制银行,像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等这类的国有大行也都推出了各种“无抵押、无担保、纯信用、全线上”的消费信贷业务。并且,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了信用消费金融市场的争夺,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。无论是支付宝的花呗、借呗,还是微信的“微粒贷”,或者京东的“白条”,都凭借着突出的便利性赢得了广大80后、90后年轻消费者的青睐。
文章来源:永发保险柜 http://www.yongfash.com
Copyright© www.yongfash.com 上海永发保险箱有限公司 2009 .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:沪ICP备12008182号-1 技术支持:上海永发